日本的大学可以粗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国公立大学,国立大学和公立大学,另一类是私立大学。
这两类大学的区别在于在运营经费的来源,“国立大学”或者“公立大学”并不意味着这个学校由国家或者地方政府直接管理,日本的大学都有自治权,也就是说学校享有完全的研究自由、研究发表的自由和教授的自由,国家或者地方政府不会去干涉。
早稻田大学
所谓国立或者公立是指运营费用从国家预算或者地方政府预算中开支,而私立大学就需要学校法人自己去筹集营运资金,虽然有“私学助成”的制度,但数额很少,不能指望。
所以对学生来说国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最显著的区别就是需要缴纳的学费不一样,这些年来日本的经济一直不太好,所以国公立大学的学费也一直在涨。但就是这样国公立大学的学费也就只有私立大学的1/3左右。
国公立大学价廉之外还物美,日本大学基本上就是一个以东京大学为顶点,接下来是京都大学大阪大学这些原来的帝国大学系列,再下来基本上是国立大学,公立大学,私立大学的顺序。
虽然私立大学里也有庆应和早稻田这样甚至可以抗衡帝国大学的大学,一般来说能和国立大学比肩的私立大学都很少,大部分是不如国公立大学的。
这个分级的由来是因为日本明治维新之后引进西方教育体系就是从创办帝国大学开始的。1877年东京帝国大学成立,此后的四十年中日本全国就只有东京、京都、东北和九州这四所帝国大学才是大学,一直到1918年的《大学令》以后才承认帝国大学之外的官立以及私立大学可以存在。
帝国大学的宗旨就是为帝国培养行政管理人才,四十年高等教育只有帝国大学的历史使得帝国高级文官为帝大毕业生独占,所有资源向帝国大学倾斜,一直到现在日本政府的高级公务员还是多为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等旧帝国大学的毕业生,实际上这也就是现在日本高等教育体系的由来。
这些年来日本传媒经常在讨论“就职冰河期”问题,经济不景气造成就职困难,但是国公立大学的毕业生们从来就不知道就业会有什么困难,这是因为国公立大学的毕业生一般确实比私立大学毕业生优秀。
首先国公立大学的生源就好,考生都希望能够进入国立大学,最好是旧帝国大学系列的大学,所以考进这些大学的难度也就大了。
东亚国家入学考试的性质都一样,决定的因素是分数,在这一点上日本大学和中国大学并无相异之处,但是日本的国公立大学入学考试和中国大学入学考试相比,在一些地方更加简单而在另一些地方又更加复杂。
简单的方面在于日本高考由各学校自行出题,自行阅卷,按分数择优录取,没有什么考生户口在何处的考虑。这种考试方法有点像中国大学的研究生考试,不同的是中国考研究生可以在就近考场参加考试,而日本的大学考试考场就只在本校,考生要去报考的大学里参加考试,而且中国大学研究生考试时本校考生总可以有形无形地沾到一点光。
复杂的方面是日本国公立大学入学考试的过程相当繁琐。
国公立大学考试的考生首先要参加由文部科学省下属的一个独立行政法人“大学入试中心”主持的“大学入学中心国家考试”(National Center Test for University Admissions)。
中心考试
这个中心考试范围覆盖国文、外语、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学(编者注:地理)以及生物的各科试卷,比如历史就分为世界史A、世界史B、日本史A、日本史B等4个科,考试为时两天,每天考四场,比如今年考试第一天上午第一场是国语;第二场是历史地学公民(编者注:“公民”是一个科目),考生可以在世界史A、世界史B、日本史A、日本史B、地理A、地理B、现代社会、伦理、政治•经济、伦理•政治•经济这十个科目中选最多两科参加考试;下午第一场是数学I,第二场是数学II;第二天上午第一场是理科I,考生在物理基础、化学基础、生物基础和地学基础中最多选两科参加考试;第二场是理科II,考生在物理、化学、生物、地学中最多选两科,下午是考外语。
这样考生在两天中最多能参加10个科目的考试,具体选哪个科目要看考生自己报志愿学校的专业的要求,一般国立大学都要求考生有七个科目的成绩。
有些学校的专业就直接根据所要求的中心考试的分数作为录取根据,但绝大多数学校还有一个“后期考试”,后期考试的试卷由各校自己出卷,考生还要考一次。中心考试因为是全国统考,到处都有考场,考生可以找就近的考场参加考试,而后期考试考生就只能去学校考了。录取时根据是两次考试加起来的分数,中心考试分数根据各大学的各专业而不同,从20%到50%的都有。
日本高考是直接报考具体学校,想进哪个学校就必须参加这个学校的入学考试,国公立大学的“后期考试”分三批同时进行,这样每位考生就有报考三所国公立大学的机会,问题是这三批的分类基本上也就是学校的档次,就是说考同档次大学的机会就只有一次,比如就不可能同时报考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因为它们的后期考试是同时举行的。
可以看到,国公立大学的入学考试起码很累。至于为什么要在各校自己主持的入学考试之外再叠床架屋地弄这么一个中心考试也是有原因的。
国公立学校竞争者多就引得考题越来越难,考试中偏题怪题越来越多,这种倾向引起了社会批评,于是就采取一个“先保证基本学力”的方法来减少各校考卷中的偏题怪题。
但这个考试的导入也花了很长时间,从1979年就开始实验进行,不断改进一直到1990年才基本定型下来,定型之后依然在不断进行微调。同时各个学校的各个专业还有一个如何使用中心考试的问题,比如要求成绩的科目以及计算百分比就经常在变化,但是这种变化至少在一年之前就会通知考生。
每个学校在发布今年的招生章程时,不但会登载今年各专业招生人数,中心考试需要的成绩、计分标准和后期考试的科目、计分标准,还会明确说明下一年将会发生的变化,这样考生对于考试的有关变化起码有一年的时间准备,不至于要收到当年招生章程之后才受到突然袭击。
东方国家的高考几乎是一件至高无上的大事,比如韩国高考时连警察警车都是专门用来送那些要迟到了的考生,本身考生和家长的精神负担就相当沉重,对于和高考有关新闻的反应几乎是神经质的,所以对于和高考有关事务的改变一定要有一个非常长的时间让考生和家长来适应。
比如为了解决“选择题不利于考生的写作能力”的问题,日本高考中的不少科目都导入了“小论文”,也就是让考生写一篇作文来讨论一个题目,小论文从提出到引入花了三年时间,考生从进入高中开始就知道自己要考小论文,这样在考试时才能从容不迫。
相对于国公立大学考试的困难,考私立大学就要轻松得多,首先对私立大学就没有使用中心考试成绩的要求,所以考私立大学就不需要参加中心考试,而且考试科目一般都只有三门,理科是英语、数学、理科,文科是英语、国语、地历公民。和国公立大学的五门七科相比要轻松相当多。
而且私立大学中有一半学生连这三门考试都没有经过过,他们是通过所谓“A.O.入学考试(Admissions Office)”进来的,也就是推荐入学。这种入学方式据说是美国人发明的,意在挖掘更有个性,学习意欲更加热切,目的更加明确的生源,而不是靠死板的笔头考试,在美国有什么效果不太清楚,在日本其实就成了私立大学在不公开降低入学标准而确保入学生源的遮人耳目的手法。
国公立大学后期考试日期是规定的,而私立大学不受限制,一般入学考试都放在国公立大学考试之前,而且同地区同档次大学还特地错开来方便考生参加考试,比如考生就可以同时报考庆应大学和早稻田大学,庆应大学甚至各个学部也错开来考试,这样一个考生还可以报考不同学部,这是因为考试费也是私立大学的一个经济来源,招生人数虽有限制,但报考人数越多越好。
不少考生抱着“先骑驴后找马”的态度,在参加国公立大学的考试之前先报考私立大学,确认考上国公立大学之后再辞退私立大学即可,无非是损失已经缴给了私立大学的“入学金”,但能换来安全,私大在发榜的时候也会根据历年的辞退经验适当地多发录取通知书,不然到时候会招不满人。
但是推荐进来的考生是不容许辞退的,接受推荐之后,考生和家长要签保证书的,一般辞退不但家长要承担民事责任,大学还会取消相关中学今后的推荐资格,就连今后的学弟学妹都要受牵连。
私立大学的这种招生方式经常会受到“偏科”的指责,所以现在也有不少私立大学要求考生有中心考试成绩,而且这样的私立学校还在不断增多中,但除了庆应、早稻田等极少数私立大学能和国公立大学相比之外,教育资源的缺乏、生源的低劣以及高昂的学费使得大部分私立大学的排名都要低于国公立大学,这样私立大学的出路也就远不如国公立大学。
而且这些年来日本社会的老龄化问题严重,人口开始负增长,年轻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少,大学考生不断减少,这样首当其冲的就是那些排名靠后的私立学校。
现在日本各地招不满人的私立大学很多,靠中国或者韩国留学生在填补空白。比如学校总部在福冈的“日本经济大学”学生总数的70%以上是中国留学生,这个学校的东京涉谷校区有一年开学时来了940名新生,90%以上是中国留学生,再加上越南尼泊尔和孟加拉国的留学生,结果日本人新生就只有12名,一时在日本很轰动,后来才发现这种学校还很有一些,大家也就无所谓了。
但是“私立不如国公立”这句话也不能一概而论,这些年日本经济停滞不前,唯一有活力有机会的就是东京周围的首都圈,这样就把年轻人吸引到了东京,不少人情愿放弃家乡的国公立大学机会而去东京上私立大学,为的是能抓住将来可能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