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努力学习
把这个放第一点是为了保证政治正确的,毕竟我们绝对不能宣扬如何作弊,你要了解在国外作弊被抓的严肃性,所以必要的努力是不可少的。
2. 在选课前调查清楚哪些课程、哪些教授容易给分
所谓知己知彼,毕竟有的老师很变态A率才20%,遇到好的A率50%的课你要是还没拿A就是自己的问题了,和“高A率”老师搞好关系很重要,总之选课是门艺术,遇到必选课只有一个变态老师的,就要考虑是不是这学期非选不可,也可以赌一下看看下学期再选(当然如果轮到更变态的老师也是有可能的)
具体老师可参考 http://ratemyprofessors.com
ratemyprofessors是一个老牌网站了,主要是学生们对于老师的评价。不过这个网站的主观性比较大,又因为文化上的差异会对中国留学生造成一定困扰,尤其是英语还不那么溜到的新留学生来说。
举个例子,rate上如果有很多学生说这个老师很有趣、接地气、五星好评,那么你就应该慎重了。因为这个教授很可能属于侃大山类型的。一节课bb 90%的时间,无板书、无ppt,课程参与分数占的比例大。
对于国外学生当然有趣幽默,但是对于部分留学生来说,这种课基本等于自学,难拿高分。相反,如果你看到有人抱怨这个老师无聊、笔记太多、考试太难,那么对于中国留学生来说,这类的课更容易取得高分。
总之,选课要遵从你自身的特点,与其依赖别人的list,不如参照对方的comments分析出课程是否真的适合自己。
3. 向学长要某门课的教学大纲研究
这点也很重要,syllabus上一般都会标明老师的教学重点以及分数比重分配。然后按照自己擅长的类型来选择课程,比如我比较擅长写作,teamwork,presentation,那么我一般会选择考试分数占比重小的,如果出勤算分就更好了,因为我很少迟到。
但若是你属于那种独行侠,不爱teamwork,不喜欢课上发言,那么选择考试比重大的肯定更容易拿分。
4. 课不要安排的太满
很多留学生可能为了早点毕业或者某些原因非要把课程排的非常满,其实这样是既不利于获得新知识、也不利于取得每门课的高分、最糟糕的是没有时间去体验美国生活了。
5. 有些不重要的课请果断选online的
国外本科有一些课程类型是必须要选的,但是可选内容又极其无聊,对于这种课一般来说online的分数比在课堂拿容易,但也不尽然。还是结合方法2来研究。
6. 做好预习
预习真的很重要。作为英语说得还没有那么溜的留学生来说,如果不做预习,那么上课的时候,你的大部分精力都会集中在听取新知识而不是了解已经预习过的知识。这两者区别是非常大的。而且预习往往能提高上课的参与率。
7. 上课刷刷存在感
能互动尽量多互动,多多push自己一下,百利无害。
8. 下课多去跟教授搭讪混脸熟
有事没事多跟教授聊聊,混个脸熟,对于一些主观批分的作业或者论文,教授肯定会有人情因素在里面,对不对?而且混脸熟的好处,不仅仅在于分数。
美国教授往往有自己的一些私人网络,比如某大公司高管之类的,所以偶尔会有一些就业、活动、比赛的机会,跟教授混的熟绝对没害处。哪怕是当练习口语咯,这种身份的人来国内教口语一小时不要好几千?
另外,当你申请研究生或者博士的时候,说不定哪个教授就能帮你一把呢。
9. 考前复习
这就是混脸熟的好处了,教授往往都有office time,考试前多去蹭蹭,打听一下考点,然后有重点的复习。
10. 分数太低怎么办?
什么是Argue?直译过来难以理解,容我慢慢道来。比如在美帝非常流行Argue,对什么结果不满意都能Argue,美本美研的GPA Inflation甚至就是Argue造成的。
快期末的时候,发现哎呀这学期完了,期末考试满分都难逃B的厄运,怎么办?找TA找老师Argue!通常来讲会有以下对话:学生:老师,我发现我上次大作业打分偏低,你重新帮我看下?老师:好,加五分。
然后,你的平时成绩就会提高,你的总成绩就会提高。以上对话的过程,叫做Argue,学生提出不合理的地方,或者一些理由,希望老师提升分数。
甚至期末考试完,成绩已经录入系统,你依然可以找TA或者老师来Argue,对于一些模棱两可的判决,可扣分可不扣分,基本都能Argue回来,对于一些有明确结果的情况,也能用匪夷所思的理由Argue,或者要求重新考试。
这就是美帝校园的Argue文化。Argue是一个no harm to try的事,何乐不为呢。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