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兰共和国(爱尔兰语:Poblacht na hÉireann;英语:Republic of Ireland),简称“爱尔兰”(Ireland),是一个西欧的议会共和制国家,西临大西洋,东靠爱尔兰海,与英国隔海相望,是北美通向欧洲的通道,爱尔兰自然环境保持得相当好,素有“翡翠岛国”之称,全国绿树成荫,河流纵横。草地遍布,所以又有“绿岛”和“绿宝石”之称。它的大学教育非常成熟,首都都柏林自中世纪起就被誉为大学城。国内气候温和,各地的气温相对均衡。5~6月份是一年中阳光最充足的时期,比较适宜旅行。
爱尔兰人属于凯尔特人,是欧洲大陆第一代居民的子嗣,1169年开始遭到英格兰入侵,1541年起英王成为爱尔兰国王,1916年都柏林爆发了反抗大英帝国殖民统治的复活节起义,1921年12月6日,双方签订《英爱条约》,英被迫允许爱南部26郡成立爱尔兰自由邦,但北部6郡仍属英国,成为现在的北爱尔兰,1937年爱尔兰宣布成立共和国并独立,但仍留在英联邦内,1948年12月21日脱离英联邦,并通过宪法成为永久中立国,1949年4月18日,英国承认爱尔兰独立。
爱尔兰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欧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和联合国的成员国。并且也是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因经济发达赢得了“欧洲小虎”的美誉。
爱尔兰共和国历史沿革
公元前7000年左右,一批猎户从大不列颠岛来到爱尔兰岛,成为最早定居者。随后相继出现了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文明。
公元前6世纪,凯尔特人陆续从中欧入侵爱尔兰,逐渐形成统一的文字和语言,建立起至少五个小王国,成为现代爱尔兰人的祖先,但未能形成统一国家。
432年,圣帕特里克到此传播基督教及罗马文化。9世纪以后,不断受到来自挪威一带的维京人入侵。
1169~1171年,英王亨利二世的部下第二代彭布罗克伯爵理查·德·克莱尔率军队入侵,在都柏林之围中取得决定性胜利。
1542年,英王亨利八世成为爱尔兰国王,1560年起爱尔兰多地出现反对英国殖民的战争。英国内战后,英国人逐步蚕食了爱尔兰的领土和主权。
1801年,爱尔兰王国和大不列颠王国统一,爱尔兰并入英国。
1845年因为马铃薯歉收问题造成爱尔兰大饥荒,英国政府在能进口美洲粮食的情况下却未提供太多协助,造成爱尔兰人口减少了四分之一,让许多爱尔兰人对英国产生不满,爱尔兰独立运动开始。
1916年,都柏林爆发抗英的“复活节起义”。
1919年,大多数于1918年大选中当选的爱尔兰议员拒绝在英国下议院任职,他们自行组成了爱尔兰议会(Dáil Éireann),并于1919年1月以独立的“爱尔兰共和国”的名义发布了单方独立宣言。当时,爱尔兰没有得到国际上的承认,但在英爱战争(亦称爱尔兰独立战争)后,英爱双方代表达成英爱条约,给予爱尔兰合法的自治权,即自治领地位。爱尔兰成立爱尔兰自由邦,领土包括爱尔兰全岛,但条约允许北方六郡(即北爱尔兰)不参加爱尔兰自由邦。爱尔兰自由邦宪法同时规定,爱尔兰为君主立宪制,爱尔兰国王由英国国王兼任,同时设立总督职位,议会实行两院制,成立“行政委员会”(即内阁),设立行政委员会主席职务。
1921年12月6日,英被迫允许爱南部26郡成立“自由邦”,北部6郡仍属英国。
1937年12月29日,爱尔兰采用了新的爱尔兰宪法(爱尔兰语:Bunreacht na hÉireann),将国名正式定为“爱尔兰”(爱尔兰语:Éire),宣布爱为主权、独立、民主的国家,仍留在英联邦内。设立爱尔兰总统(爱尔兰语:Uachtaráin na hÉireann)职位,但国王继续根据成文法在国际上为爱尔兰国的象征。
1949年4月1日通过的爱尔兰共和国法案最终废除君主制,将国王职权全部交予总统,爱尔兰成为共和国。根据爱尔兰宪法第4条,“爱尔兰(Éire)”为国家名称,同时第2、3条宣称爱尔兰对北爱尔兰也享有主权(此文已于1999年废除),所以爱尔兰共和国在外交领域一般也自称“Éire”(如爱尔兰宪法、爱尔兰总统)。但由于英国对北方六郡实际行使主权,许多国家避免直接使用“Éire”字眼,以照顾北爱尔兰的立场,避免偏袒之嫌。
1949年4月,爱尔兰宣布成立共和国之后,自动退出了英联邦。虽然爱尔兰并没有重新申请加入英联邦,但是它保留了许多成员国的权利,在英国享有特殊地位。1949年4月18日英承认爱独立,但北部6郡仍属英国。
1955年,爱尔兰加入联合国,同时与英国合作解决北爱尔兰暴力冲突问题。爱尔兰与北爱尔兰选民于1998年所通过的贝尔法斯特协议(英语:Belfast Agreement)正在实施中。
爱尔兰共和国行政区划分
全国分为26个郡、3个郡级市和2个市郡。
26个郡为卡尔洛(CARLOW)、卡范(CAVAN)、克莱尔(CLARE)、科克(CORK)、多内加尔(DONEGAL)、邓莱里-拉斯当(DUn Laoghaire-Rathdown)、芬戈(FINGAL)、戈尔韦(GALWAY)、凯里(KERRY)、基尔代尔(KILDARE)、基尔肯尼(KILKENNY)、累伊斯(LAOIS)、利屈姆(LEITRIM)、朗福德(LONGFORD)、劳思(LOUTH)、梅奥(MAYO)、米思(MEATH)、莫内根(MONAGHAN)、奥法莱(OFFALY)、罗斯科门(ROSCOMMON)、斯莱果(SLIGO)、南都柏林(SOUTH DUBLIN)、提珀雷里(TIPPERARY)、西米思(WESTMEATH)、韦克斯福德(WEXFORD)、威克洛(WICKLOW)。
3个郡级市为都柏林(DUBLIN)、科克(KORK)、利默里克(LIMERICK)和戈尔韦(GALWAY)。
2个市郡为利默里克(LIMERICK)和瓦特福德(WATERFORD)。
重要城市
都柏林
都柏林(英文:Dublin;爱尔兰语:Baile Átha Cliath)是爱尔兰的首都,位处都柏林郡丽妃河(River Liffey)河口,陆地面积超过115平方公里,南边被山环绕,而西边和北边则为农作物平原。丽妃河一直被视为该地区传统的南北分割线:北部一般广泛分布着工人阶层,而南部则被认为是中上阶层的聚集地。
都柏林同时是爱尔兰当之无愧的文体中心,几乎所有运动组织的总部都设在都柏林。最流行的运动项目是:盖尔式足球、橄榄球和爱尔兰板棍球。都柏林的文学历史闻名世界,曾产生过许多杰出文学家,不过最著名的还是詹姆斯·乔伊斯的《都柏林人》,他个人代表作《尤利西斯》地点也设在都柏林,因此布鲁姆日的主要庆祝活动也源于都柏林。爱尔兰国家图书馆和爱尔兰国家印刷博物馆是爱尔兰最大的图书馆和文学博物馆。
和其他爱尔兰城市一样,都柏林市中心充满了酒馆。丽妃河以南的圣殿酒吧区是国际知名的夜生活区域,这里已经成为观光的热点地区。
高威
位于爱尔兰岛西海岸的高威(一译戈尔韦。英语:Galway;爱尔兰语:Gaillimh)是爱尔兰第四大城市,人口约七万,是爱尔兰文化、旅游和贸易中心。有着500多年的历史的高威是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作为全欧洲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她有着爱尔兰“文化首都”和“西部之都”的美称。济慈曾称高威是“西部的威尼斯”,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适宜从事各种户外活动如:高尔夫、钓鱼、骑马、航海等。高威拥有三所大学和多家私立学校,15%的人口是青年学生。高威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每年都定期举办盛大的国际文学节、艺术节、音乐节和赛马节,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有着三十多年历史的高威艺术节。
基尔代尔
基尔代尔(英语:County Kildare;爱尔兰语:Contae Chill Dare)位于爱尔兰岛东部,面积1,693平方公里,首府内斯。说到基尔代尔,女性朋友一定不能错过。因为位于基尔代尔郡的基尔代尔购物村(Kildare Village)是艾尔境内唯一的时尚精品购物村,这里也是大部分来访基尔代尔的主要原因。游客们可以以低廉的折扣价购买诸多爱尔兰本土设计师品牌及国际高端品牌,折扣可低至4折,且全年无休。每年夏季基尔代尔村的缤纷夏日节会持续热闹整个7月。
除此之外,比较大的郡市还有沃特福德、凯里郡、梅欧郡等。
爱尔兰国名
爱尔兰的国家名称,是以前联合王国和爱尔兰间的争议来源。会出现这些疑虑,是由于爱尔兰的一部分属于英国,使得Ireland此名称在英国视为不适当的名称。1989年时,爱尔兰最高法院认为,爱尔兰当局不应该强迫明订他国使用Ireland为正式名称。法院认为,“如果对这个国家寻求协助的等国家的法院都不愿支持这项国家的宪法是正确的,再在我看来,国际公认名称,认证权回到该等国家直到他们已经修正。”紧张关系结束后,在1998年耶稣受难日通过协定,协议解决的问题有关北爱尔兰问题,及爱尔兰声明放弃全爱尔兰岛的管辖权其要求。之后英国接受了爱尔兰国家名称为“爱尔兰”及都柏林政府的国际协议,并使用该名称。
Republic of Ireland连同Ireland一起使用,Ireland经常被用来描述爱尔兰共和国。Irish Republic,则是1919年共和国单方面宣布的名称,独立时期,也经常被用于国际,特别是英国新闻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