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国歌歌词
即使东海水和白头山干燥和枯萎,
有苍天的保佑我们国家万岁。
南山上松树好像披上了铁甲,
即使有大风大浪也改变不了我们的气魄。
秋天的天空晴空万里没有一丝云彩,
明亮的月亮是我们不变的心。
以我们的气魄和忠诚的心,
不管有什么苦难和快乐爱国的心永不改变。
无穷花三千里华丽江山,
大韩人民走大韩的路,
保全我们的江山。
韩国的《爱国歌》(朝鲜语:애국가)是大韩民国的国歌。《爱国歌》本是苏格兰的一支民谣,指热爱自己国家的歌,词作者现已不详。
1636年,后金攻占朝鲜全境,朝鲜国王李倧投降,改向后金朝贡,成为清朝的附属国。1895年4月,甲午战争清朝战败,《马关条约》的签订使日本控制下的朝鲜政府宣布终止与清朝的宗藩关系。1896年,朝鲜高宗在俄国的支持下,“升级”为大韩帝国,从此李氏朝鲜改国号为“韩”。韩国最早创立的民间报刊《独立新闻》曾于1896年时刊登了多版本的《爱国歌》歌词,但当时旋律还未确定。
其曲子普遍认为是19世纪末由政治家尹致昊或独立派领导者与教育家安昌浩谱写。据韩国出版的《国史大事典》称,安益泰(音译)(1905-1965年)曾到日本国立音乐学校深造,后师从R·施特劳斯,在美国几所音乐专科学校讲课。在公元1897-1910年的大韩帝国时期,《爱国歌》的旋律被定为军队曲,称《大韩帝国爱国歌》。1902年再经修改后《大韩帝国爱国歌》被使用于国家的重要庆典上。
最早的《爱国歌》是在1907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朝鲜期间,为了提升国民的爱国心以及在国权被夺的情形下保持独立精神而创作的。1904年日俄战争后朝鲜政权彻底被日本控制。次年签订《乙巳保护条约》,朝鲜成为日本的“保护国”,日本的势力控制整个半岛,并在朝鲜设立“统监”政权。日本统治时期(1910年-1945年)这首歌是被禁唱的,但当时海外的朝鲜人依然用它来表达自己对国家独立的渴望。词作者为它填上了四联十六小节外加一首副歌的庄重而情真意切的歌词,由此得名《爱国歌》。
1919年3月1日,因日本禁止在学校内使用朝鲜语,朝鲜半岛展开大规模反抗活动。柳宽顺等青年学生在汉城(今首尔)钟路区的塔洞公园发表“三一独立宣言”,并唤起人民冲击各地的日本警察机关,而引致日本警察的暴力镇压,史称“三一运动”。同年,朝鲜独立运动领导人先后在海参崴、上海、汉城成立临时政府,三处临时政府合并于上海“大韩民国临时政府”(1919年-1945年),并获得孙中山领导的护法政府以及法国、波兰等国的承认。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临时政府几次迁移,最终于1940年9月迁至当时中华民国的战时首都重庆。在中国政府帮助下,朝鲜复国运动人士在中国成立“韩国光复军”和“朝鲜义勇队”。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临时政府向日本宣战,中国军事委员会决定将两支武装合并为韩国光复军,交由临时政府直接统辖。1945年11月23日,大韩民国临时政府迁回国内,光复军也于次年返国。根据盟国协议,盟军最高司令官麦克阿瑟在第一号指令中,以北纬38度线为界作为美苏两国军队分别受理驻朝日军的投降事宜和对日开展军事活动的临时分界线,以北为驻朝苏军受降区,以南为美军受降区。日本投降后,美、苏军队分别进驻三八线南北地区。当时朝鲜半岛总人口为3000万人,三八线以南人口约2100万,三八线以北为900万人口,北南双方各占面积为朝鲜半岛总面积的56%和44%。
1948年韩国创立前《爱国歌》一直是由Maestro Ahn Eak-tay(1905-1965)就苏格兰民谣“Auld Lang Syne”(《友谊地久天长》)的旋律而演唱的。安益泰深感不适合拿其它国家的民谣旋律来作自己国家的国歌曲,于是在1935年重新创作,被当时在上海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正式接受。但直到1945年大韩民国成立前,国歌仍是以“Auld Lang Syne”版本为主。1948年,朝鲜半岛南北地区先后成立韩国政府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大韩民国政府成立时没有专门创作国歌,便宣布采纳前临时政府的《爱国歌》为韩国国歌,此后所有的学校和国家机关开始统一使用该版本《爱国歌》。现今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歌名亦做“爱国歌”,但是其旋律、歌词皆异。
现在的《爱国歌》歌词是经过多次改版后确定下来的,全首歌总共有四段,因多处音调过高,导致很多人难以顺利唱完,普遍只唱第一段和副歌。为了方便学生演唱,韩国首尔教育厅于2014年8月12日发布消息,将国歌的音调调低3度,新编了更适合演唱的国歌版本,并已经在一线学校中普及。新版国歌还录制了幼儿园、小学生、中学生版以及普通版,供不同对象使用。
400-004-8861